天然海砂主要是海里的石頭在波浪的沖擊下形成的顆粒,由于海水含有鈉鹽、鎂鹽、鏗鹽,海砂里面也含有這些腐蝕性鹽類。未經處理的海沙不能用于建筑。這種近海砂礦資源(簡稱“海砂”)在我國分布廣泛,儲量巨大,是僅次于陸架石油和天然氣資源、位居第二的海洋礦產資源。特別是陸架地區分布廣泛的建筑用砂礦資源潛力巨大,具有資源利用的現實可能性。
海砂是指受海水侵蝕而沒有經過淡化處理的砂,多來自海水和河流交界的地方。由于海砂中含有氯離子成分,這個成分如果超標的話,在經混凝土攪拌后用在工程建設中會對鋼筋有嚴重的腐蝕作用。
海砂資源大致可以分為兩類,類是分布在海岸和近岸海域的海岸海砂,另類是分布在陸架淺海的淺海海砂。海岸海砂主要分布在山東、遼寧、福建、廣東、廣西、海南等省份;淺海海砂主要分布在臺灣淺灘、瓊州海峽東口、珠江口外等。
海砂開采引發海岸侵蝕、海水入侵,并對工程環境、航運、管道纜線和水產養殖等產生了消影響。對此,《全國海洋功能區劃》、國土資源部《關于加強海砂開采管理的通知》以及海洋局《海砂開采使用海域論證管理暫行辦法》和《海砂開采動態監測簡明規范(試行)》對海砂的開采做出了相應規定。但由于受利益驅使,違法采砂的事件在沿海各省、市時有發生,層出不窮。
當前每年建筑用砂量約為26億噸。大江大河是建筑用砂的主要來源,但河砂的供應受資源和環境條件的限制,遠不能滿足全國建筑用砂的需求,海砂已成為建筑用砂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日本和香港、臺灣大多通過開采海砂來滿足其工程建設需要。日本2000年就從中國進口海砂約600多萬噸,1990年~2000年,香港各項填海工程共消耗2.85億立方米海砂,其中4000萬立方米來自大陸,未來10年,預計需要3.5億立方米填料,海砂需求量很大。
海砂的作用原理就是海浪沖擊而成、般沖擊的時間不會太長。所以海砂還是很容易區別開來。從表面上看,海砂基本是黃泥色,含有大量的貝殼,顆粒(粒徑)般比較粗,而且粒徑分布得很不均勻。此外,還可以拿幾粒砂子放到舌尖上舔下,會感覺到海砂有點咸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