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原材料:
機制砂細度模數為3.1,石粉含量7.2%,表觀密度為2690kg/m3。河砂,細度模數為2.78,表觀密度為2650kg/m3,孔隙率為41.6%,泥含量為0.5%。減水劑:HPA-y聚羧酸系高濃高效減水劑,固含量為0%,減水率30%,含氣量2.5%。
2、試驗方法:砂漿流動度:依照GB/T2419-1994水泥膠砂流動度測定方法;砂漿強度:依據GB/T17671-1999水泥膠砂強度檢驗方法(ISO法);砂漿收縮率:參照DL/T5150-2001水工混凝土試驗規程進行測試。
3、
機制砂摻量為0~70%時,硬化砂漿的強度隨著機制砂摻量的增加基本保持不變,當機制砂摻量為70%時強度急劇降低。這是因為,機制砂的摻入造成砂的總級配不合理,集料與漿料間的填充不充分,使結構處于不完善狀態,對砂漿的強度不利;但機制砂的比表面積較天然砂小,能夠減少過渡區的比例,對結構有利。
4、
機制砂中的石粉也能改善過渡區的狀態。在機制砂摻量低(小于70%)時,這兩種因素可以相互抵消,因此對砂漿的強度無明顯影響,但當機制砂摻量大于70%時,砂漿的工作性能急劇變差,引起結構缺陷增多。
隨著機制砂摻量的增大,砂漿的初始流動度和60min后流動度逐漸降低,流動度經時損失逐漸減小。由于機制砂棱角分明,在新拌砂漿中易機械咬合,產生較大的內摩擦力,因此造成流動度降低。另一方面,機制砂粗糙的表面需要更多的水泥漿包裹,做為潤滑的自由流動的水泥漿就減少了。
所以含有機制砂的砂漿比天然砂砂漿流動度差。天然砂和機制砂Z本質的區別在于機制砂中含有粒徑75μm以下的石粉,石粉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,對水有較強的吸附能力。隨著砂漿中機制砂摻量的增大,石粉含量也隨之增大,吸附水愈多,砂漿流動性愈差。因此,隨著混合砂中機制砂的含量越來越多,砂漿流動度越來越低。